当前,“惊蛰”已过,西南地区小麦已开始抽穗扬花,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已陆续起身拔节,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返青,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关键期,也进入了“倒春寒”高发期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,但局地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。由于今年主产区小麦苗情偏弱,如果再遭遇“倒春寒”,将增加夺丰收的难度。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理念,坚持“以防为主、防救结合,肥水并用、促进恢复”的技术路线,全面加强小麦春季田管,防范“倒春寒”危害损失,全力以赴夺取夏粮小麦丰收。
(一)提高认识早预防。“倒春寒”是指在天气回暖的过程中,因寒潮侵入,气温骤然大幅降低,对小麦生长造成危害,主要发生在3—4月份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。小麦拔节后若地表温度降至-2℃以下,易导致主茎及大分蘖冻死,造成穗数不足,一般减产10%—30%,重者达50%以上。孕穗期若地表温度降至0℃以下,会影响小穗小花发育,造成结实粒数减少,整穗不实,形成半截穗。目前,主产区小麦陆续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,是决定小麦穗数、奠定穗粒数基础的关键期,要提前做好防控准备。
(二)因苗管理防冻害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落实好“倒春寒”的预防措施。镇压。对土壤暄松、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,弥补土壤缝隙,促进根土密接,防止透风跑墒,也可控制旺长。化控。对尚未拔节、生长过旺的麦田,要在春季镇压的基础上喷施壮丰安、多效唑等化控物质,适当抑制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并提高抗寒性和抗倒性。低温来临前,可喷施芸苔素内脂等生长调节物质,提高植株抗寒性。灌水。对土壤缺墒的麦田,降温前提前灌水,改善土壤墒情,调节土壤和近地层小气候,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,缓冲降温影响。
(三)因灾补救减损失。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,即使拔节期遭受了低温冻害,分蘖也不会全部冻死,高位蘖芽还可发育成穗,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,仍可获得较高产量。拔节期冻害发生后2—3天,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,分类施肥补救,争取高位分蘖成穗,小蘖赶大蘖、大蘖多成穗。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%以内的麦田,不必施肥。对冻死率10%—30%的麦田,亩施5公斤左右尿素。对冻死率30%—50%的麦田,亩施7—10公斤尿素。对冻死率50%以上的麦田,亩施12—15公斤尿素。孕穗期前后发生冻害的麦田,亩补施3—4公斤尿素,或用50公斤水兑尿素750克或磷酸二氢钾150—200克,并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,利于增加每穗结实粒数、提高粒重。拔节孕穗肥还需正常施用。此外,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,应密切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,及时防治。
来源:农业农村部网站
(更多信息请长按上方二维码,关注“中国农业监测预警”公众号)